素材分类
hot电销部门年终总结

电销部门年终总结   导语:作为一名优秀的电销部门工作人员,在完成工作之后写好总结真的很重要,以下是 详细

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

[复制链接]
网络达人 发表于 2021-1-14 13:43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
 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特别渴望老师或家长的关爱,哪怕是一句轻声的问候,哪怕是一个善意的眼神,哪怕是一个温柔的动作,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。我们从现在开始,让心灵聆听心灵,努力读懂每一个纯真的“童心”。因为只有读懂孩子的心,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;只有读懂孩子的心,才能给他们最想要的;只有读懂孩子的心,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。这样,无论你是教师还是家长,一定会赢得一颗颗天真可爱的童心的!

  一、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。
  首先会选择观察的视角。一是随机捕捉,也就是观察的随机性。在孩子自主活动的时候,教师或家长首先要有一双慧眼,善于捕捉有效的信息,并运用教育智慧来利用好信息。二是心中有底,也就是观察的目的性。由于经验、能力的欠缺,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随机捕捉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,反而觉得无事可做,这就可以采用有目的观察的方法。其次要掌握观察的技巧。教育观察是研究常态下的孩子的活动,因此我们所处的位置、距离既要能看到听到孩子的活动,又不影响孩子的活动,保证活动的自然状态。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。
  要善于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。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“晴雨表”。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,一定要找出原因: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,受了委屈,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?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,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。永远不要对孩子大动肝火。如果你真正能够理解孩子的心,你就会发现,孩子其实并非要无理取闹,他总是有他内心的道理。理解了孩子的心,老师或父母就必定会心平气和。我们对孩子生气,其实是对孩子不理解的表现,也是自己无奈无能的表现。面对孩子的问题,老师首先需要反躬自问:我在哪些方面还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呢?孩子的心灵奥秘在哪里?我应该如何重新认识孩子并进而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呢?平和、冷静是教育者走向成熟的标志。所以,面对孩子的问题,请永远不要大动肝火。记住那句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:没有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好的方法。
  二、要有一颗非常心
  有一颗赏识、赞美孩子的心。今天的教育应是赏识教育。没有赏识,就没有教育。赏识是热爱生命,善待生命,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、空气、阳光和水。赏识是沟通、平等和理解,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。“赏识教育”是承认差异,挖掘闪光点,允许失败的教育,是让孩子舒展心灵,尽展潜能的教育,是让家长和老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。赏识从本质上说一种激励。在教育的过程中,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!赏识,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;赏识,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;赏识,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;赏识,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。因而,当今赏识教育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。
  有一颗尊重孩子情感的心。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。家长努力营造一种民主、和谐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,鼓励孩子自己作一些决策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、地点、年龄大小的,也不管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,家长都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。因为孩子渴望被尊重,尤其是被自己父母尊重。从小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原动力。请家长们务必牢记,当与孩子出现暂时冲突时,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,乱骂一气而伤害孩子。如果做家长的只在孩子有成绩时尊重他,出现问题了就任意贬低,责备,这样不但无法赢得孩子的爱戴,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讨厌父母。有些孩子确实在做不利于成长的'事情,父母采取必要的措施也能理解,但如果依靠一味地指责或偷看日记、翻书包作为了解的途径,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不尊重。父母要与子女很好地沟通,最重要的是平视孩子。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孩子,也不要把自己的成长模式强加给孩子。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,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,就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,
  三、有一颗宽容孩子的心
  宽容是金,它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德行,它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。这种宽容之爱,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田,理解他们,爱护他们,能让孩子们走进老师,听之信之,身心健康地成长。宽容也能使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情镜中领悟道理,接受批评,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宽容说起来简单,其实,它应渗透在班主任育人行为的点点滴滴中。我们应该于细微之处显宽容,宽容就是爱心,宽容是理解,宽容是尊重。它能使教师变的胸怀宽广博大,它能使孩子们在看到人情的真善美,宽容打动了孩子的心灵,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。宽容要有度,要得当。它不是放纵,不是姑息,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,宽容是心底里对学生过错的谅解,是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,“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导之以行”,让学生“亲其师,信其道,学其理”。
  无论是教师的爱还父母的爱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,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的发展,从而促进孩子的成人成才,因此能不能读懂孩子的心在实践中至关重要。
 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,孩子的知识面在不断开阔,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的时候已完全不一样,思维方式、接受能力、考虑问题的方法,都与从前的我们截然不同,这就要求我们要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,跟得上学生思维发展的节奏,将他们作为“独立”的人去考虑,充分尊重他们,充分理解他们,充分考虑到他们与以往不同的个性,读懂孩子们的心。
【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】相关文章:
1.如何读懂2-8岁孩子的心理
2.如何读懂孩子的烦心事?
3.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
4.谈谈如何读懂孩子的不快乐
5.如何改变孩子的从众心理
6.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
7.如何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
8.如何改变孩子的“自卑”心理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注0

粉丝0

帖子305

发布主题
阅读排行 更多
广告位
关注官方微信

微信号:大白网

微博:大白网

QQ1群:4731622

QQ2群:4731622

全国服务热线:

QQ24485416

(工作日:周一至周五 9:00-16:00)
大理市
www@908098.com

Archiver-手机版-小黑屋- 工作帮帮网,学习帮帮网,学习帮,工作帮,家长帮帮我,论文,宣传,培训,教程,模板,好词,好句,感言,寄语,经典,励志,故事,情感,总结,计划,心得,体会,反思,范文|叫你发你就发

Powered by DALI8 X3.4© 2001-2013 dalibaba Inc.